當下的中國制藥行業(yè),每天充斥著大量的政策信息(如“一致性評價”、“4+7”)、資本信息(如上市、融資、股票)、以及產品信息(如獨家、首家)。中國制藥行業(yè)的發(fā)展蒸蒸日上,毋庸置疑,行業(yè)內也涌現(xiàn)出大量的首席科學家、商業(yè)翹楚BD、資深分析師等。但行業(yè)應該以這些“大牛”來體現(xiàn)整體發(fā)展狀態(tài)嗎?筆者近期有所感觸,行業(yè)最為底層的生產一線操作人員,也許更能體現(xiàn)我國當前制藥業(yè)狀態(tài)。
1.生產一線操作人員的工作狀態(tài)&環(huán)境
大家都知道,制藥行業(yè)存在一定的污染,近年來已逐漸被政府要求遷到城市外郊,遠離市區(qū)生活區(qū),所以,生產一線的操作人員通常乘坐班車通勤。每天清晨從一個城市的四面八方趕班車,前往廠區(qū),完成一天的生產任務(通常為早8晚8)。到達廠區(qū)后,按照工藝員或主任所要求的指令,開始一天的生產工作。
在一天的生產工作中,節(jié)奏通常比較快,很難有休息的機會(喝口水都很難);環(huán)境相對比較糟糕,超大量的溶劑試劑、蒸汽粉塵,難免接觸(通常接觸量很大,不小心吸一口,絕對的醍醐灌頂);手機是絕對不允許攜帶的,一天會遠離信息很多很多...
其實,苦和累,工作狀態(tài)和環(huán)境,沒什么可說的,想說的是,絕大多數人,每天完全按照指令進行快節(jié)奏的生產工作,很少會有思考和學習的機會,且時間一長,真的變成了坐實了的操作工,很難有質的提升;而國內制藥企業(yè)的硬件設施,雖有各方面的要求,但實際上很難為他們匹配上到位的防護;除物料易燃易爆存在隱患外,又有哪些醫(yī)藥中間體能真正無毒?日積月累下來,著實對身體傷害不小。
2.一線操作人員的晉升路徑
再說說他們的晉升路徑。一個生產一線操作人員,一直從事自己所在的行業(yè)和工作,他接下來的崗位通常會沿著操作工、班組長、車間主任、部門經理、廠區(qū)經理...再之后就是純粹的管理層了。貌似看著還可以,是正常的軌跡,存在一定的上升空間。而實際上,每個崗位的變化往往會經歷至少3年、5年、甚至10年,且這還是在藥廠經營相對穩(wěn)定的前提下...當然了,空降和跳槽等情況,另算。
在與這些一線崗位的朋友接觸的過程中發(fā)現(xiàn),的確有2-3年即成長為班組長的,自然也有工作5-6年、甚至10-20年還是操作工的。而廠區(qū)的主任、經理級別的管理層,30歲以下的,很少見(至少我沒看到),通常在40歲以上。很多人為了崗位的提升,通常選擇跳槽,而跳槽過程往往是由當前企業(yè)跳到規(guī)模小一點的企業(yè),雖眼下狀態(tài)貌似升遷,但卻著實很難再有所建樹,畢竟從高的平臺到低的平臺,視野會相對變窄。
且進一步說,當達到經理級別(往往在45歲以后),也就是曾經所謂的副廠長附近的職位,再想成為一個公司的總經理,很難很難,因為到了那個層面已不再是保持廠子穩(wěn)定的生產,更重要的是方向和品種的把控,這就是接下來要說的瓶頸問題。
3.生產一線人員的成長瓶頸
說到瓶頸問題,我覺得是最讓人頭疼的。首先,在操作工階段,人員來源五花八門,學歷上有大專、有中專、當然也有本科,專業(yè)背景也是錯綜復雜(學歷和專業(yè)絕對是當前國內制藥業(yè)的重要縮影體現(xiàn))。所以,在這些前提下,許多干了兩三年的操作工,除了可以盡職盡責的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外,大多都是完全不明白自己做的是什么藥物?什么反應?為何這樣操作?等等。這對其整體提升是非常不利的。
當然,可能有人會說,操作人員的職責就是將指令按照要求進行實施,上述所說的理論,更多的是研發(fā)人員、工藝人員的事情。但,往往就是這些所謂別人的事情,就是其個人發(fā)展的瓶頸。要知道,今天一個操作非常熟練的一線工人,是很容易被日新月異的自動化所代替的,而一旦被代替,生存生活都是問題,還談什么未來呢?
所以說,相對較低的學歷背景、單一且繁重的工作要求、沒有配套的培訓學習、不能獨立的強化專業(yè)知識等等,都是一線人員未來成長的瓶頸。而這些看似可以解決的瓶頸問題,現(xiàn)實中卻又是很難解決,至少我周邊的小朋友們各方面的主動性,并不強,大部分都本著“年輕”的資本,沒有看到未來的艱難...
4.傷感情的薪資
剛入職的操作人員,薪資能夠拿到多少?很少。通常情況下,在一二線城市,剛入職的操作人員轉正后,到手工資會在3000~3500左右,及年終的13薪,工資相對非常穩(wěn)定。而所在的城市,市區(qū)房價通常會是月工資的5~10倍,郊區(qū)也會是在3~4倍,高昂的生存生活成本,通常讓剛入職的年輕人,坐立不安,看不到希望。
所以,一線操作人員的離職率相對較高,而離職之后的去向,通常不會再選擇本行業(yè)了,因為他們能看到自己的工資帽是在何種高度,而這個高度通常是不可能依靠當前的力量在一個城市留下的,即使一天24h不間斷工作,也達不到...
5.感觸
2019至今,即將半載,筆者所了解的某一線城市開發(fā)區(qū)的一個國企藥廠,生產一線操作人員竟然離職一半,許多項目品種也因人員的離職而停滯!一些選擇放棄大城市回老家了,一些選擇跳槽去賺的多一些的行業(yè)了,很少一部分是選擇去另一家廠子...
有時也在感嘆,在國內一二線城市,一個個懷揣著一定夢想的年輕人,脫掉了時尚的外衣,穿上了藍色的工服,埋頭苦干多年,卻又最終選擇放棄,著實可惜卻又十分理解!但,仔細觀察又會發(fā)現(xiàn),制藥,這個行業(yè)所留下來的一線人員,他們并不傻,而是更加耐得住寂寞,更加知道自己要學的東西還很多,更加明確自己的方向。而對于國內藥企,也正是這些堅持到最后的中流砥柱,可以讓企業(yè)在面對當下及未來錯綜的變革時,有更多的底氣!
合作咨詢
肖女士
021-33392297
Kelly.Xiao@imsinoexpo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