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月15日,天境生物宣布,將于2020年11月9日至14日舉行的第35屆癌癥免疫治療學會年會(SITC 2020)線上大會期間以海報形式公布其CD47單克隆抗體lemzoparlimab(也稱為TJC4)用于治療復發(fā)或難治性惡性腫瘤的美國1期劑量爬坡試驗數據,包括藥物臨床安全性數據、藥代動力學及藥效動力學數據以及初步的藥效數據等。自9月起,天境生物這家公司頻頻出現(xiàn)在聚光燈下,主要的原因在于其重點布局的藥物——CD47單抗TJC4。
若論2019年最炙手可熱的靶點,PD-(L)1當之無愧。在O藥、K藥先后于國內上市后,國內君實、信達、恒瑞、百濟你追我趕,好不熱鬧。但是隨著企業(yè)如潮水般涌入,這一賽道的研發(fā)趨于擁擠,有分析師形容當下研發(fā)呈現(xiàn)出“替尼爆炸,PD-1泛濫”的態(tài)勢。對于制藥企業(yè)而言,高昂的研發(fā)回報取決于新靶點的開發(fā)和長期獨占的新適應癥。因此,醫(yī)藥企業(yè)的目光逐漸從熱門賽道移開,而從MNC吉利德和艾伯維的動作中,CD47開始進入大家的視線。目前,在CD47這一賽道,全球尚無產品上市,走在前列的國內制藥企業(yè)包括恒瑞醫(yī)藥、信達生物、宜明昂科、天境生物、杭州翰思生物等。
MNC與CD47
2020年3月2日,靠“瑞德西韋”大紅大紫的吉利德科學(Gilead Science)斥資49億美元收購生物技術公司Forty Seven(這家公司名字特別有意思,47意味著僅專注于CD47抗體研發(fā)),該交易總價是Forty Seven公司市值的兩倍。后者于2015年成立,近年來專注于CD47信號通路的研究,以期開發(fā)癌癥治療的創(chuàng)新療法。
2020年9月4日,艾伯維與天境生物在創(chuàng)新CD47單抗TJC4的開發(fā)和商業(yè)化方面建立全球戰(zhàn)略合作關系。天境生物通過License out將獲得19.4億美元的分期里程碑付款,以及未來全球銷售額中高達兩位數的分級特許權使用費。CEO申華瓊博士在CHS2020峰會上指出:“天境生物的CD47單抗TJC4與其他已知的CD47抗體不同,擁有獨特的結合表位,可最小程度與紅細胞結合,而不產生凝聚作用,同時具有強大的抗腫瘤活性”。
CD47抗體開啟了調動巨噬細胞進行腫瘤免疫治療的大門。隨著MNC的入局,CD47愈發(fā)受到關注。CD47是正常細胞都表達的一種蛋白(包括紅細胞),通過與體內免疫細胞(巨噬細胞)表面的SIRP-α結合抑制巨噬細胞的吞噬活性,發(fā)揮“別吃我”(don’t-eat-me)的作用。當細胞老化或病變時,細胞表面的CD47會逐漸喪失,巨噬細胞則可以“飽餐一頓”。但是,2009年,斯坦福大學的教授發(fā)現(xiàn),幾乎每種類型的癌細胞也都存在大量的CD47蛋白,以幫助癌細胞逃脫巨噬細胞的吞噬。因此,抑制癌細胞CD47的表達成為腫瘤治療的路徑之一,CD47抗體通過阻斷癌細胞表面CD47的表達,實現(xiàn)免疫細胞的吞噬作用。上文所提及的Forty Seven與天境生物,均在研發(fā)阻斷CD47信號的單克隆抗體,其中,F(xiàn)orty Seven的Magrolimab處于1b期,天境生物的TJC4目前在美國開展I期臨床,在國內已獲批IND。
CD47抗體藥物的局限
然而,CD47抗體藥物并非完美。2017年,Arch Oncology終止了其CD47單抗Ti-061在歐洲的實體瘤臨床。無獨有偶,2018年,新基終止了其CD47單抗CC-90002治療急性髓性白血病的臨床試驗。
這必須從單抗藥物的抗原結合片段(FAB,F(xiàn)ragment Antigen Binding)和可結晶段(FC,F(xiàn)ragment Crystallizable)說起??贵wFAB區(qū)域識別侵染源抗原后,F(xiàn)C區(qū)域可以與免疫細胞上的FC受體結合,進而啟動免疫細胞的應答功能,如吞噬及細胞毒殺等,對侵染源進行破壞清除。
CD47抗體藥物會誘導巨噬細胞“誤殺”紅細胞。在理想的情況下,CD47抗體的FC片段與巨噬細胞表面的SIRP-α結合,F(xiàn)AB片段則與癌細胞的CD47結合,阻斷“別吃我”信號,進而讓巨噬細胞吞噬癌細胞。但是,由于紅細胞也表達CD47,如果CD47單抗與紅細胞結合,有可能通過兩種機制破壞紅細胞:一是抗體與紅細胞的偶聯(lián)引起紅細胞凝集,引發(fā)紅細胞的裂解;二是抗體與紅細胞結合后,激活巨噬細胞吞噬紅細胞,引發(fā)貧血或血小板減少癥等**反應。
破局之路
在理解CD47抗體藥物引發(fā)的**反應后,科學家從CD47抗體的作用機理著手研究,CD47抗體的核心作用機理包括:一是阻斷CD47/SIRP-α“別吃我”信號,二是發(fā)揮單克隆抗體的抗體依賴細胞介導的細胞**作用(ADCC,Antibody-Dependent Cell-mediated Cytotoxicity)和補體依賴的細胞**作用(CDC,Complement Dependent Cytotoxicity)。ADCC是指抗體介導免疫細胞直接殺傷癌細胞的作用,CDC是指抗體與抗原表位結合,形成的攻膜復合物裂解靶細胞的作用過程。
在這兩種機制中,由于ADCC與CDC的作用過強,導致CD47抗體過量引導免疫細胞殺滅紅細胞,因此在設計中要降低ADCC與CDC的作用。但若僅依賴CD47/ SIRP-α本身的生理學功能,則不足以激活顯著的抗腫瘤應答。
針對這兩種思路,不同的企業(yè)開始采用不同的改進策略。
第一種思路是降低ADCC與CDC的強度,以降低CD47抗體對紅細胞的殺傷力。在這一思路下,企業(yè)開發(fā)IgG4抗體代替引發(fā)強烈ADCC和CDC效應的IgG1型抗體,以療效換取安全性。Trillium公司的TTI-622便是一款IgG4抗體,在試驗中發(fā)現(xiàn)該藥物會向巨噬細胞傳遞更適度的吞噬信號,在體外試驗中,TTI-622展現(xiàn)出不與人體紅細胞明顯結合的特性。在抗體類藥物亞類IgG的選擇上,宜明昂科創(chuàng)始人田文志認為:“針對免疫細胞的靶點,多選擇IgG4(如O藥、K藥);針對腫瘤細胞的靶點,多選擇IgG1(如EGFR、Her2等靶點)。由于CD47在腫瘤細胞表達,按道理應選擇IgG1,但由于紅細胞也表達CD47,為了避免抗體與紅細胞結合,則不應選擇IgG1,否則會引起嚴重的血液**。”
第二種思路是由于并非所有的抗體均會引起紅細胞的凝集,可篩選出不引起紅細胞凝集的抗體。但這一思路存在局限性,盡管CD47抗體對紅細胞的介導殺傷能力變低了,但是對血小板的殺傷能力依舊存在。
第三種思路是采用沒有生物學活性的Fc端,徹底摒棄ADCC和CDC效用,僅依賴CD47/ SIRP-α本身的生理學功能。但由于僅依賴CD47和SIRP-α本身的生理學功能不足以激活抗腫瘤應答,其臨床療效會大打折扣,因此這一思路往往需要聯(lián)用其它藥物,如與CD20或PD-(L)1聯(lián)用以增強抗腫瘤效果。國內宜明昂科的IMM0306便是一款同時靶向CD47和CD20的雙特異性抗體,在解除“別吃我”信號發(fā)揮腫瘤免疫治療的同時降低CD47靶點的**,兼顧有效性和安全性。而信達生物的IBI-322同樣是一款雙特異性抗體,同時靶向CD47和PD-L1。由于IBI-322分子優(yōu)先分布于PD-L1陽性腫瘤細胞,降低了CD47抗體的潛在副作用。
合作咨詢
肖女士
021-33392297
Kelly.Xiao@imsinoexpo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