銀杏葉提取物(GBE)是銀杏科植物銀杏的干燥葉經加工制成的提取物,化學成分復雜。目前已從中分離到黃酮類化合物、萜類內酯、、聚戊烯醇類、有機酸類等共計160余種化合物。其中黃酮類化合物和萜類內酯是GBE及其制劑質量控制的常規(guī)指標,也是GBE的主要活性成分,其能改善心腦血管微循環(huán)、清除氧自由基,在高血壓、動脈硬化、急性腦梗死等心腦血管疾病治療方面療效較好。以GBE為原料加工制成的銀杏葉片、膠囊和滴丸等制劑是目前在歐美非常受歡迎的食用增補劑和藥品。
GBE的化學成分
黃酮類化合物:主要包括黃酮及其苷、雙黃酮、黃酮醇及其苷、花色素等,其含量為2.5%~5.91%。黃酮類化合物有很強的抗氧活性,能清除氧自由基,防止脂質過氧化,其中的槲皮素、山萘酚及異鼠李素還可升高血管內皮細胞內Ca2+濃度,促進NO的合成和釋放,從而舒張血管、改善心腦血管循環(huán)。
萜類內酯:共8個,根據(jù)結構分為二萜類的銀杏內酯和倍半萜類的白果內酯。銀杏內酯包括銀杏內酯A、B、C、J、K、L、M,具有抗血小板激活因子活性。萜類內酯涉及超氧陰離子清除過程,能保護細胞膜結構,可用于中風、老年癡呆癥等疾病治療。銀杏萜類內酯的分離與質量控制已成為目前國內外研究的熱點。
聚戊烯醇類:目前僅在銀杏葉中發(fā)現(xiàn),是由10~20個異戊烯基單元線性連接和末端異戊烯醇結構的長鏈化合物,包含順式和反式結構,藥用開發(fā)前景廣闊。
其它有效成分:銀杏提取物中還含有多糖、酚類、有機酸類、氨基酸、微量元素等。
GBE的制備方法
有機溶劑提取法:該法在生產中應用最廣泛,溶劑主要為乙醇-水溶液或丙酮-水溶液。通過將銀杏葉干燥粉碎、浸泡萃取、過濾蒸餾等,得到銀杏葉粗提物。在此基礎上,繼續(xù)采用液-液萃取、沉淀、吸附洗脫等流程可得銀杏葉精提物,該法工藝復雜、耗時長且產率低,產品中的殘留溶劑會影響產品質量。近年來樹脂吸附純化法越來越多的被應用在銀杏葉提取工藝中,有研究發(fā)現(xiàn)所采用的吸附樹脂類型和工藝不同,黃酮醇苷和內酯都有很好的收率,且各有特點。有研究以銀杏黃酮的吸附性能為指標,篩選10種大孔樹脂發(fā)現(xiàn),AB-8樹脂吸附性能優(yōu)良,吸附量為102.8mg/g,解析率為97.9%。樹脂吸附法生產工藝具有殘留有機溶劑少、成本低、回收率高的優(yōu)點,在GBE及制劑的制備和生產方面發(fā)展前景廣闊。
超臨界流體提取法:相較于有機溶劑提取法,該法具有安全無毒、無溶劑殘留,活性成分及易揮發(fā)、熱敏性成分損失少、提取效率高等優(yōu)點。通過調控臨界溫度和壓力、改變改性劑的種類和用量,還可以選擇性的進行目標物萃取和分離純化。有研究建立了一套超臨界CO2萃取小試、中試裝置,并確定了最優(yōu)的實驗參數(shù)進行銀杏葉活性成分提取,得到的GBE中黃酮類和萜類內酯的含量均高于國際標準,分別為28%、7.2%。目前超臨界流體提取技術在中藥活性成分提取的應用越來越廣泛 。
高速逆流色譜技術提取法:是一種基于液-液分配原理、不需固定載體的新型色譜技術,其溶劑體系范圍廣、分離效率高、制備量大,非常適合中藥提取物的制備性分離。目前該技術已經開始應用于分離銀杏葉中黃酮類化合物、萜類內酯及銀杏酸等,將成為制備銀杏黃酮類和萜類內酯的較佳手段。
GBE的質量控制
黃酮和萜類內酯一直是銀杏葉及其制劑質量控制的熱點。
總黃酮醇苷:
總黃酮醇苷是國際公認的銀杏葉及其制劑的質量控制指標。銀杏黃酮成分復雜,主要以黃酮苷的形式存在,難以對含量進行直接測定。目前國內外標準中,通常先對樣品進行酸解,然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(HPLC)測定槲皮素、山 奈 素、異鼠李素的含量,再乘以校正系數(shù)來間接反映總黃酮醇苷含量,這種檢測方法不能全面準確的反映產品的信息,在識假、辨假方面不足,有必要直接測定黃酮原形。有報道利用UPLC-MS/MS直接測定GBE中10個黃酮類成分原型,發(fā)現(xiàn)總黃酮含量在不同批次GBE中差異較大,為89.29mg/kg~114.18mg/kg,不同黃酮類成分在同一批次含量差異也較大,該方法可作為黃酮類成分質量控制的一個補充。
萜類內酯:
GBE的萜類內酯化合物主要包括銀杏內酯A(GA)、銀杏內酯B(GB)、銀杏內酯C(GC)和白果內酯(BB)。萜類內酯的紫外吸收較弱,國內外標準中通過反復萃取制備供試品溶液,采用HPLC-ELSD/RID法測定GA、GB、GC和BB含量?!吨袊幍洹?020年版(Chp2020)規(guī)定了四種成分的總含量限度,國外藥典GBE標準除規(guī)定總含量外,還對BB、GA+GB+GC含量范圍進行限制。有報道用HPLC-ELSD法對6個不同廠家的GBE中萜類內酯含量檢測發(fā)現(xiàn),大多數(shù)廠家雖然四個成分的總含量(5.86%~8.41%)符合中國藥典標準,但是BB含量(1.78%~2.92%)、GA+GB+GC總含量(4.62%~6.39%)并未達到英美藥典要求。因此各GBE廠家有必要參考國外藥典,對產品進行更嚴格的質量控制,保證產品質量。
不可忽視的**物質-銀杏酸
銀杏酸主要為烷基酚酸類化合物,有致敏性、細胞**、胚胎**及神經**等,是GBE及其制劑中的需嚴格控制的組分。國內外標準均采用HPLC法測定總銀杏酸的含量。目前Chp2020將銀杏酸限度標準由10mg/kg修訂為5mg/kg,與國外標準一致。
值得注意的是,Chp2020新增了指紋圖譜的檢測項,在乙腈-磷酸體系中以HPLC檢測GBE指紋圖譜,以蘆丁定位,與銀杏葉對照提取物指紋圖譜中的17個色譜峰比對,全峰匹配,按中藥色譜指紋圖譜相似度評價系統(tǒng)計算,相似度應≥0.90。此次修訂有利于提高國內GBE的產品質量。
銀杏及其制劑在國際市場上非常熱銷,其質量控制也越來越到重視。目前我國GBE生產廠家很多均遵循《中國藥典》要求進行產品檢測,很少有廠家按照歐、美等國藥典限度要求進行質控。這樣導致我國雖然銀杏資源豐富,但產品質量不能達到歐美等國家質量要求而很少出口到這些國家,國產GBE大部分只能向低質量標準國家出口,國際競爭力弱。因此,在原料及工藝方面,國內GBE廠家應加強銀杏葉原料質量控制,采用高效提取工藝進行生產,并建立標準化的生產流程。在質量控制方面,目前,Chp2020僅規(guī)定了總黃酮醇苷和萜類內酯的含量下限,建議國內廠家應參考國際藥典標準,制定合理的總黃酮醇苷和萜類內酯含量范圍。此外,還應考慮增加萜類內酯中BB含量范圍和GA+GB+GC總含量范圍,制定出比中國藥典更嚴格的企業(yè)標準,從整體上提升產品質量,對于開拓歐美GBE市場有重要意義。
參考文獻:
[1]李明飛,王成章. 銀杏葉提取物制備、檢測及應用研究進展[J]. 現(xiàn)代化工,2020,40(01):29-32.
[2]唐溱,姜典卓,趙曉霞,張永文. 銀杏葉提取物質量標準比較及標準提高思路探討[J]. 中國藥品標準,2020,21(01):21-25.
作者簡介:沙羅,中藥研發(fā)工作者,中藥學碩士,現(xiàn)就職于國內某大型藥物研發(fā)公司,致力于中藥新藥的研究開發(fā)。
合作咨詢
肖女士
021-33392297
Kelly.Xiao@imsinoexpo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