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使是老大哥也遇到商業(yè)化瓶頸了。
傳統(tǒng)Big pharma恒瑞醫(yī)藥、石藥集團在研發(fā)、BD都取得重要進展,創(chuàng)新藥產品集群未出現(xiàn)斷檔的情況下,2024Q3盈利能力卻斷然下滑。
兩家大型藥企面對Biotech沖擊,創(chuàng)新轉型都實現(xiàn)中興之局,特別是恒瑞累計在國內獲批上市17款1類新藥,并且在同靶點新藥中,均實現(xiàn)國產前三上市,其中,2021年以來獲批上市的12款創(chuàng)新藥應該處于放量爬坡期。
然而,恒瑞2024Q3營收65.89億元,同比增長13%,環(huán)比下降13%,歸母凈利潤11.88億元,同比增長1.91%,考慮到約1.26億元研發(fā)開支資本化,其實是負增長。
到底發(fā)生了什么?恒瑞經(jīng)營、研發(fā)沒有出現(xiàn)失誤,無需反思。可是,如果你努力了,盡力了,結果仍然是悲傷的,可能還是哪里有問題。
傳統(tǒng)Big pharma立足內需的發(fā)展模式可能已到極限。雖然恒瑞每款創(chuàng)新藥都是國內前三,但在每個細分方向上面臨著中小藥企的貼身肉搏,不存在斷層式領先。雖然恒瑞擁有17款創(chuàng)新藥的商業(yè)化組合,但其銷售峰值、生命周期受到支付水平的決定性影響。
恒瑞至今沒有10億美元分子,短期也看不到希望。峰值不夠,數(shù)量來湊,本質上并沒有脫離以量取勝的仿制藥發(fā)展階段,掙的是辛苦錢,卷到最后,有可能十年一夢原地踏步。
參考澤布替尼2024年銷售額,當你手握一個20億美元分子時,國內所有競爭對手都不再重要了,需要考慮的是更高層面的問題。
恒瑞醫(yī)藥處于NDA或已上市階段的一類新藥和二類新藥匯總 截至2024Q3
穩(wěn)不住了
創(chuàng)新藥在國內市場承擔社會效益、公益責任。
據(jù)銀河證券,按照2021年全球前25名暢銷藥品的銷售數(shù)據(jù),假設美國藥價水平為100%,英國、歐盟和日本的平均藥價約為美國20%-25%,而我國創(chuàng)新藥價格體系定價水平處于相對較低位置,平均藥價為美國10%。
創(chuàng)新藥受益于國內市場的正外部性,包括工程師紅利、臨床資源優(yōu)勢??紤]到支付環(huán)境差異,美中藥物經(jīng)濟學合理換算比例可能約為1/7,而實際低至1/10,其間的差價即為創(chuàng)新藥對國內市場正外部性給出的補貼。
2024年醫(yī)保談判,共有162個通用名藥品參加談判/競價,包括醫(yī)保目錄外117種和目錄內45種,在專家審評環(huán)節(jié)通過率不足50%,而2022年為74.2%,2023年為63.8%。
歷年新增品種醫(yī)保談判平均降幅:2016年59%,2017年44%,2018年57%,2019年61%,2020年51%,2021年62%,2022年60%,2023年61.7%。2024年是多少?即將揭曉。
站在更宏大的視角,11月18日,財政部公布2024年1-10月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情況,衛(wèi)生健康支出16521億元,同比下降8.5%,在10項主要支出科目中降幅最大。
恒瑞沒有走出集采的陰影。2024 年3 月開始執(zhí)行的第九批國家集采涉及產品注射用醋酸卡泊芬凈,2024H1銷售額同比減少 2.79 億元;地方集采涉及的產品中,碘佛醇注射液、吸入 用七 氟烷及鹽酸罌 粟堿注射液2024H1銷售額同比減少2.76億元。銷售額超過10億元的仿制藥三大單品(洛美沙星/洛迪沙星/布托啡諾)仍面臨潛在的集采風險。
石藥集團也穩(wěn)不住了。
2024Q3,歸母凈利潤7.58億元,同比下降50%,環(huán)比下降46%,斷崖式后撤。7條業(yè)務線中,抗腫瘤治療領域內卷最嚴重、業(yè)績下滑最大,Q3和前9月收入分別同比下降31.2%和17.6%,主要由于津優(yōu)力(聚乙二醇化重組人粒細胞刺激因子注射液)及多美素(鹽酸多柔比星脂質體注射液)兩款產品的價格于京津冀“3+N”聯(lián)盟藥品集中采購中分別下調約58%和23%。心血管治療領域Q3收入同比下降26.7%,主要由于玄寧(馬來酸左氨氯地平片及分散片)落選2023年國家第八批集采,使其在嚴格執(zhí)行集采政策的醫(yī)院的銷售受到較大沖擊,尤其本年第二季度及第三季度的跌幅較為顯著。神經(jīng)系統(tǒng)治療領域Q3收入同比下降15.8%,核心產品恩必普主要因醫(yī)院在嚴格控制醫(yī)療費用的環(huán)境下,對在醫(yī)院用量排名靠前的藥品實施較嚴格管控,使銷售有較大幅度的下跌。
大單品不宜出風頭。
恒瑞醫(yī)藥已獲批藥物在同靶點新藥中,均為國產前三款上市 國海證券統(tǒng)計,截至2023H1
國產前三
據(jù)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數(shù)據(jù),2017年我國在產品試驗開發(fā)階段投入金額占比84%,顯著高于美國、日本、韓國63-67%水平,而基礎科研6%、應用科研11%,低于美國、日本、韓國14-17%、20-22%水平?;A科研、應用科研薄弱,但從生產能力維度分析,F(xiàn)ast-Follow是一種實用主義策略,更有利于后發(fā)追趕。
在一個領域做到前三是優(yōu)秀,在每個領域都做到前三是卓越,恒瑞把Fast-Follow策略做到極 致。
自免
夫那奇珠單抗今年8月獲批上市,為首個國產白介素抗體(IL-17A),填補國產銀屑病生物制劑領域空白。諾華司庫奇尤單抗(IL-17A)2024年前三季度全球銷售額45.45億美元。
在研JAK1小分子艾瑪昔替尼具備全新的結構母核,以中重度特應性皮炎適應癥為代表,效果與已上市JAK1選擇性抑制劑相當,且已有中重度特應性皮炎、強直性脊柱炎、類風濕性關節(jié)炎、成人重度斑禿4項適應癥提交國內NDA,潰瘍性結腸炎、銀屑病關節(jié)炎適應癥處于III期臨床階段,國內進度領先。
SHR-1703(IL-5)國產進度僅次于三生國健,針對EGPA(嗜酸性肉芽腫性多血管炎)適應癥處于III期臨床。在長效IL-5抗體研發(fā)賽道中,SHR-1703臨床進度位于國內第一,具有BIC潛力,半衰期超3個月,可延長給藥周期、降低用藥頻次。
SHR4640是痛風領域進度最快的國產URAT1抑制劑,處于III期臨床階段。我國高尿酸血癥總體患病率為13.3%,患病群體數(shù)達1.77億人;痛風總體發(fā)病率為1.1%,每年新發(fā)患病人數(shù)約1466萬,存量痛風患者人數(shù)超過8000萬人。國內臨床常用痛風藥物以非布司他院內端銷售占比居首,但安全性存在爭議,其作為國內最新一款痛風藥是2013年在國內獲批,10年未有痛風新藥獲批,從安全性改善和療效提升來看,痛風用藥市場存在較大未滿足的臨床需求。研究表明約90%的痛風是由于尿酸排泄減少,而其中URAT1轉運蛋白負責腎臟約90%的重吸收,為調節(jié)尿酸水平的主要轉運蛋白。
ADC
SHR-A1811(HER2ADC)國產進度僅次于科倫博泰,今年9月上市申請獲得受理,共有6項適應癥被CDE納入突破性治療品種名單。據(jù)Cancer Research數(shù)據(jù),SHR-A1811在第一三共DS8201的基礎上payload-Dxd酰胺的α位引入一個手性環(huán)丙基,從而展現(xiàn)出較好的穩(wěn)定性,安全性有提升。鑒于SHR-A1811的成功,相同的linker、payload結構被普遍用于公司HER3、CLDN18.2 ADC設計上。
SHR-A1904(CLDN-18.2ADC)在同賽道進度全球第三,僅次于信達生物、禮新生物。參考公司專利,在自研h1902-5、h1901-11單抗上加上SHR-A1811、SHR-A2009相同的linker和payload片段,即依托現(xiàn)有平臺,實現(xiàn)快速研發(fā)。
雙抗
SHR-1701(PD-L1/TGF-β)有望成為全球首個用于HER2陰性G/GEJA一線治療的雙抗,今年9月上市申請獲得受理,目前全球尚無TGFβ單靶點、PD-L1/TGFβ雙靶點藥物上市。
GLP-1
HRS9531(GLP-1/GIP)在國產GLP-1雙靶點減重藥中,進度僅次于信達生物瑪仕度肽,III期臨床試驗于2024年中期完成患者入組,預計在52周隨訪后于2025年8月獲得數(shù)據(jù)讀出和NDA。
小核酸
HRS-5635是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治療的一款小干擾RNA(siRNA)療法類新藥,2024H1進入II期臨床試驗階段,在乙肝功能性治愈小核酸藥物領域,恒瑞在上市公司中領跑。
恒瑞醫(yī)藥已上市8款自研化學小分子,與同靶點更早上市產品的藥物結構差異較小 資料來源:Chemicalbook、丁香園、國海證券研究所
掙脫籠子
這是一場壯觀的行軍,恒瑞在每個隊列都走在最前面。
但問題在于,恒瑞始終在國內市場這個籠子里,頭上容易頂?shù)教旎ò?,身后則是甩不掉的追兵。
細分領域中小龍頭還存在舒適區(qū),隨著核心產品陸續(xù)獲批上市放量,業(yè)績和市值仍有向上拓展空間。因為國內市場容量的限制,傳統(tǒng)Big pharma騰挪的空間已比較局促。恒瑞未公布單個產品的銷售額,我們可以把所有創(chuàng)新藥看成一個商業(yè)化組合。
這個組合需要抵消仿制藥銷售額的下滑,新入組合的增量品種也需要抵消老化品種銷售額的下滑,如果不能避免2024Q3營收環(huán)比停滯的情況再現(xiàn),那么近看是遙遙領先,遠看卻是在泥潭中掙扎。
最可怕的是對手變得更強。
恒瑞不僅面臨傳統(tǒng)Big pharma中生、石藥、齊魯?shù)母偁?,Bio pharma信達生物的追趕,還在每個細分領域面臨中小龍頭的圍毆。在生物科技寒冬期,這些中小龍頭戒掉浮躁之氣,降本增效,注重均衡發(fā)展,甚至兼?zhèn)涔芫€臨床價值和商業(yè)化能力。連快斷奶的一級市場Biotech也不好惹,批量輸出BIC、FIC新藥管線,據(jù)醫(yī)藥魔方統(tǒng)計,2019-2023年整體License-out供給端主力為Biotech,占比均在50%以上,2023年占比為69%,其中一級市場早期公司在國內出海License-out中占比大幅提升,2023年已達到54%。
唯有一計可破局,當你擁有一個或一批10億美元分子時,將立即從內需市場中超脫出來,遠離控費與內耗,遠有武田制藥,近有百濟神州,可為參照。
恒瑞B(yǎng)D和國際化能力均有長足進步,但突破點不在PD-1和GLP-1。
恒瑞近日重新向美國FDA提交卡瑞利珠單抗聯(lián)合甲磺酸阿帕替尼用于不可切除或轉移性肝細胞癌患者一線治療的BLA,并得到正式受理,審評日期為2025年3月23日??ㄈ鹄閱慰?018年被Incyte退貨,原因被認為是微小血管瘤副作用,即使闖關FDA成功,也來得太晚了,海外PD-1市場也只剩殘羹冷炙。
恒瑞GLP-1產品組合出海,以一己之力帶火NewCo模式,但國產GLP-1藥物BD首付款普遍較低,因為相比海外大廠只是進度落后的同質化產品。除非是下一代GLP-1藥物,在增肌、增加能量消耗、停藥不反彈的痛點上有所突破。
失落和陣痛是暫時的,希望在未來,恒瑞已具備批量產生BIC或FIC管線的能力,加上BD和國際化能力的匹配,也將擁有自己的10億美元分子,誕生下一個武田制藥。
合作咨詢
肖女士
021-33392297
Kelly.Xiao@imsinoexpo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