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安倍宣布辭去首相職位引起了不小的轟動,而日本官方的解釋是因為安倍潰瘍性結(jié)腸炎復發(fā)。無論個中原因如何,今天筆者將為大家分析下潰瘍性結(jié)腸炎的治療現(xiàn)狀。
潰瘍性結(jié)腸炎(UC)是一種慢性非特異性腸道炎癥性疾病,其以結(jié)腸黏膜連續(xù)性、彌漫性炎癥改變?yōu)樘攸c,病因未明,暫無法治愈。該病最常發(fā)生于青壯年期,最常見的臨床表現(xiàn)為持續(xù)或反復發(fā)作的腹瀉、黏液膿血便伴腹痛、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癥狀,病程多在 4~6 周以上,其中,黏液膿血便是 UC 最常見的癥狀。
按嚴重程度,UC可分為輕、中、重度三級,不同級別治療方案也不同。國內(nèi)UC的傳統(tǒng)治療藥物包括柳氮磺吡啶 (SASP)、 5-氨基水楊酸(5-ASA)制劑(巴柳氮、美沙拉秦和奧沙拉秦)、激素(可的松、潑尼松龍、地塞米松等)、免疫抑制劑(如巰唑嘌呤、環(huán)孢素、他克莫司等)和生物制劑(如英夫利昔單抗)等。
值得一提的是,今年武田的注射用維得利珠單抗(商品名為安吉優(yōu))被NMPA批準用于治療對傳統(tǒng)治療或腫瘤壞死因子α(TNFα)抑制劑應答不充分、失應答或不耐受的中重度活動性UC和克羅恩病成人患者。該藥通過與表達在記憶T淋巴細胞表面的α4β7整合素特異性結(jié)合,阻斷α4β7整合素與黏膜地址素細胞粘附分子-1(MAdCAM-1)相互作用,抑制記憶T淋巴細胞遷移至腸道的炎癥組織,從而減少腸道黏膜炎癥。
此外,據(jù)insight數(shù)據(jù)庫,國內(nèi)還有多款新藥被開發(fā)用于治療UC,而這些藥物的靶點主要集中在JAK、IL-12和IL-23。
相較國內(nèi),近十幾年來國外有多款新藥被批準治療UC,如阿達木單抗、戈利木單抗、英夫利昔單抗、托法替布、烏司奴單抗,其中阿達木單抗、戈利木單抗、英夫利昔單抗屬于TNFα抑制劑,托法替布屬于JAK1/3抑制劑、而烏司奴單抗屬于靶向IL-12和IL-23的全人源化單克隆抗體。
此外,國外UC領域也不斷傳來消息。今年5月份吉利德宣布其JAK1選擇性抑制劑filgotinib治療中重度活動性UC成人患者的2b/3期臨床試驗SELECTION取得積極頂線結(jié)果。該研究共納入1348名中重度活動性UC成人患者,數(shù)據(jù)顯示,200 mg治療組中患者達到了所有主要終點,與安慰劑組相比,在第10周達到臨床緩解和在第58周仍獲得持續(xù)臨床緩解的患者比例顯著較高。在58周的維持試驗中,200mg和100mg兩種劑量的filgotinib均達到了主要終點。200 mg filgotinib治療組患者有37.2%達到臨床緩解,而安慰劑治達到臨床緩解的患者比例為11.2%。100 mg filgotinib治療組患者有23.8%的患者達到臨床緩解,而安慰劑組的患者比例為13.5%。
令人遺憾的是,8月份羅氏宣布etrolizumab治療UC的多項臨床未達主要終點,其中在HIBISCUS I誘導研究中,etrolizumab組達到了主要終點;在HIBISCUS II誘導研究中,etrolizumab組未達到主要終點;在HICKORY研究中,etrolizumab在誘導治療時達到了主要終點,但在維持治療期沒有達到主要終點;在LAUREL研究中,etrolizumab作為維持治療未能達到其主要終點。而etrolizumab是第一款可以同時靶向α4β7和αEβ7整合素的β7亞基人源化單克隆抗體。
合作咨詢
肖女士
021-33392297
Kelly.Xiao@imsinoexpo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