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6月,渤?。˙iogen)的阿爾茨海默病(簡稱AD)新藥Aduhelm正式獲得FDA批準。作為近20年首 款獲批阿爾茨海默病的“神藥”,Aduhelm原本備受市場期待。但在Biogen剛剛發(fā)布的一季報中,Aduhelm的銷售額卻僅為280萬美元,遠不及上市初期市場單季1600萬美元的積極預期。壞消息遠不止于此,今年3月Biogen開啟了一輪關于Aduhelm的裁員,希望借此節(jié)省5億美元的成本;4月22日,Biogen又主動撤回了Aduhelm在歐洲的上市申請。同時,作為Aduhelm主要推手的Michel Vounatsos也宣布將要離職。5月3日,Biogen在季度財報發(fā)布會上宣布,公司正在物色新的CEO。
隨著真實世界商業(yè)化和臨床實踐的失敗,銷售遇阻、團隊裁員引發(fā)的連鎖反應,以及季報披露公司將尋找全新CEO接替Michel Vounatsos的職位,Aduhelm的商業(yè)化失敗正在引發(fā)一系列連鎖反應。
我們不禁要問,在過去不到一年的時間里,Aduhelm經歷了什么?
從FDA力排質疑加速批準,到Biogen主動撤回上市申請
AD是一種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,主要發(fā)生于老年人群,且隨著年齡的增長患病率顯著升高,往往造成患者認知能力衰退、記憶喪失、行為異常等癥狀,最終會導致大腦神經元走向不可逆轉的死亡。
目前,全世界有5500多萬人患病,預計到2030年將達到7800萬人。雖有數百億元的市場規(guī)模,但AD新藥研發(fā)之路卻一直困難重重。
2021年6月,在專家委員會極力反對的情況下,FDA仍加速批準Biogen的單克隆抗體療法Aduhelm上市。這是近20年來,FDA首次批準治療AD的新療法,也是首 款獲批的靶向AD潛在致病機理的新療法。
Aduhelm的研發(fā)主要基于“淀粉樣蛋白假說”。即通過靶向β淀粉樣蛋白(Aβ),可有選擇性地與AD患者大腦中的淀粉樣蛋白沉積結合,進而通過激活免疫系統(tǒng),將大腦中的沉積蛋白清除。
然而,該假說本身就充滿爭議:一是許多沒有阿爾茨海默病的人死后大腦中也有斑塊;二是大量為溶解淀粉樣蛋白斑塊而開展的臨床試驗都以失敗告終,那些療法無一能延緩疾病的進展,即“β-淀粉樣蛋白斑塊減少”與“治療有效”之間的關聯性依然存疑。
在臨床試驗方面,Aduhelm早先進行的兩項全球III期試驗,由于被第三方獨立數據監(jiān)測委員會評估為“難以達到主要終點”,一度被Biogen叫停。但Biogen后來采取了回顧性分析,最終以β淀粉樣蛋白斑塊減少作為替代終點獲得了FDA的加速批準。
也正是這個決定讓FDA淪為四面楚歌境地。外部咨詢委員會以壓倒性票數,認為該項研究數據不合格,不支持批準該藥物。
除了療效備受質疑之外,Aduhelm的安全性同樣不容忽視。2022年2月,有海外媒體報道稱,3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在接受Aduhelm治療后不幸死亡。不僅如此,早在2021年12月,Aduhelm就首次報告了死亡事件。
有專家指出,Aduhelm的安全風險是不可接受的,該類藥物會導致腦腫脹和出血等潛在的危險副作用,且死亡風險尚未確定。隨著死亡事件的不斷發(fā)生,Aduhelm的安全性再次成為業(yè)內關注的話題。
因為療效和安全性存疑,導致臨床醫(yī)生在藥物處方時極為謹慎,甚至公開抵制藥物處方。不僅市場推廣遭到阻礙,在歐洲市場,Aduhelm的獲批申請遭到拒絕。歐洲藥品管理局人用醫(yī)藥產品委員會(CHMP)曾在去年12月給Aduhelm投出了最終的否定票,Biogen此前曾表示,將按照規(guī)則二次提交復審,但隨后渤健決定撤回在歐洲提交的營銷授權申請,徹底放棄歐洲市場。
定價高昂、醫(yī)保覆蓋范圍收窄,成為壓倒Aduhelm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Aduhelm定價為每年56,000萬美元。這一高昂定價給醫(yī)保、商保和患者三方同時帶來巨大的經濟負擔。為了說服美國醫(yī)療保險和醫(yī)療補助服務中心(CMS)支付該藥物的費用,Biogen提前將Aduhelm的定價降至28,000美元/年。即便如此,渤健還是沒有獲得想要的結果。
今年1月13日,CMS正式確認,將對Aduhelm實行限制性覆蓋草案,CMS將僅為那些經檢查后合格的臨床試驗患者提供Aduhelm的醫(yī)療保險覆蓋。這也就意味著,Aduhelm幾乎失去了醫(yī)保覆蓋,患者人數將受到嚴格限制。
經歷最初的關鍵研究失敗,到FDA力挺,再到美國醫(yī)生停止開出Aduhelm處方,加上醫(yī)保覆蓋限制,Biogen不得已幾乎完全放棄了營銷計劃。
阿爾茨海默病藥物研發(fā)失敗率高過癌癥
《科學美國人》表明,阿爾茨海默病的藥物研發(fā)被認為是所有藥物研究中失敗率最高的——99.6%,而癌癥的藥物研究失敗率為81%。
各大制藥巨頭也曾挑戰(zhàn)過阿爾茲海默病,無一例外都在“這座大山“面前敗下陣來:包括強生/輝瑞的bapineuzumab、羅氏的gantenerumab、禮來的solanezumab等等均在III期研究中失敗。
這主要是因為醫(yī)療界對于AD的發(fā)病原理知之甚少,大多數醫(yī)療手段都是通過觀測病人的特征來判斷發(fā)病原因。
現在所有的治療AD的藥物研發(fā)都是建立在假說的基礎上,雖然有許多關于阿爾茨海默病的致病機理和相關靶點,如早期的“膽堿酯酶假說”、“谷氨酸功能假說”,以及后來的“神經炎癥假說“、“β-淀粉樣蛋白(Aβ)假說”、“Tau蛋白假說”等,但涉及多個系統(tǒng)功能障礙的復雜致病機理還未有完整清晰的解釋?;蛟S在未來幾年中,就會出現其他路線的AD新藥,為AD患者帶來切實的臨床獲益。
參考:
1.Biogen, having scrapped Aduhelm, tries to convince investors of turnaround plan.
2.Biogen sends CEO to the exit, abandons Aduhelm sales team in $1B overhaul.
3.https://www.cms.gov/newsroom/press-releases/cms-finalizes-medicare-coverage-policy-monoclonal-antibodies-directed-against-amyloid-treatment.
合作咨詢
肖女士
021-33392297
Kelly.Xiao@imsinoexpo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