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癌癥治療方面,目前最炙手可熱的兩大免疫療法,除了PD-(L)1就是CAR-T。CAR-T,全稱是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-Cell Immunotherapy,指的是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免疫療法。其原理是通過對來源于患者自身的T細胞進行基因工程處理,從而在其表面表達能夠識別特異性腫瘤抗原的特殊受體(嵌合抗原受體CAR),表達CAR的T細胞可識別并結合腫瘤抗原,進而攻擊腫瘤細胞。CAR-T細胞已被證明在對抗淋巴瘤和白血病等惡性腫瘤的治療上療效顯著。不過雖然有效率高,大部分患者仍會復發(fā)。
為了弄清腫瘤對CAR-T療法產生耐藥的原因,近日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癥中心的Mohamad Hamieh和Michel Sadelain研究團隊在國際著名期刊Nature上發(fā)布了他們的研究:腫瘤細胞竟然利用T細胞的胞啃作用,把自身可以被CAR-T細胞識別的抗原轉移到CAR-T細胞上,這樣在逃避 CAR-T細胞攻擊的同時,也成功離間了CAR-T細胞,使其自相殘殺,從而導致治療失敗。
在介紹研究詳情之前,先給大家科普一下胞啃概念。
胞啃(trogocytosis)是指淋巴細胞通過免疫突觸,從抗原提呈細胞上"啃"下了一部分表面分子。胞啃的功能目前還不是很清楚,可能對免疫反應的誘導和調節(jié),以及其他細胞系統(tǒng)的控制有重要作用。不過在這里,胞啃成為了癌細胞對抗免疫治療的利器。
研究詳情
在研究過程中,研究人員建立了急性淋巴細胞白血?。ˋLL)模型小鼠,在小鼠體內模擬了CAR-T治療后的復發(fā)過程。
研究人員使用分別攜帶4-1BB(19-BBζ)或CD28(19-28ζ)共刺激因子的CAR-T治療。腫瘤細胞表面的CD19表達是CAR-T治療識別的關鍵,研究人員發(fā)現(xiàn),在19-BBζ-T細胞輸注的第32天至第70天,腫瘤細胞表面的CD19抗原顯著降低,其表達量從原來的平均每個細胞11000個,下降到了4500個/細胞(CD19抗原的變化如下圖所示)。
為了搞清下降的原因,研究人員又在體外利用腫瘤細胞和19-BBζ共培養(yǎng)進行了模擬,結果僅僅過了1小時,腫瘤細胞上的CD19就大幅下降,而在共培養(yǎng)的19-BBζ-T細胞上卻出現(xiàn)了大量的CD19,這說明癌細胞上減少的這些CD19統(tǒng)統(tǒng)跑到了CAR-T細胞上,稍后的分子熒光標記也證實了這種轉移(CAR-T細胞變化如下圖所示)。
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19-BBζ-T細胞和19-28ζ-T細胞就是通過前面介紹的胞啃作用將腫瘤細胞表面的CD19抗原轉移到了自身細胞表面。而一旦轉移成功,那些攜帶CD19的CAR-T細胞就會遭到"自己人"的攻擊(CD19是CAR-T細胞攻擊的靶點),導致CAR-T細胞互相殘殺。
在更大范圍的研究中發(fā)現(xiàn),治療B細胞白血病的其它CAR-T靶點,如CD22、成熟B細胞抗原(BCMA)和間皮素(mesothelin)等的免疫治療,也能觀察到同樣的胞啃現(xiàn)象,這對CAR-T療法產生了嚴峻的考驗。不過已有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聯(lián)合使用不同類型的CAR-T細胞治療可以抵消胞啃作用。
為了生存下去,狡猾的癌細胞也是使出了渾身解數(shù),不過魔高一尺道高一丈,我們有理由相信,在科學家的不懈努力下,狡猾的癌細胞終將被人類降服。目前在癌癥治療方面,依然任重而道遠……
參考來源:
Hamieh M, Dobrin A, Cabriolu A, et al. CAR T cell trogocytosis and cooperative killing regulate tumour antigen escape. Nature. 2019 Mar 27.
點擊下圖,預登記觀展
合作咨詢
肖女士
021-33392297
Kelly.Xiao@imsinoexpo.com